手机版 关于我们

“雕塑城”里看雕塑 |《加莱义民》:与法国加莱市并存的纪念碑

发布时间:2025-04-17

如果说坐落在法国加莱市黎赛留广场上的雕塑《加莱义民》是加莱市的文化名片,那么罗丹广场就是长春世界雕塑园这顶皇冠上的明珠。作为长春世界雕塑园的主要景观之一,罗丹广场位于园区的正门入口处,广场南、北分别以高大弧形墙对称分布,展示了世界著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五件经典作品《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行走的人》《加莱义民》。

长春世界雕塑园原艺术总监、我省雕塑家金润民告诉记者,罗丹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与米开朗基罗、亨利•摩尔被世界雕塑史公认为三位雕塑大师。他让雕塑艺术走下了贵族的神坛,忠实表现了现实生活和平民百姓的内心,使雕塑极具写实性和生命力,开拓了雕塑艺术的新天地。长春世界雕塑园引进的这五件雕像都由法国罗丹博物馆原模翻制,为此博物馆也出具了出品证明,每件作品后面都有“R”型符号为标志。收藏多件罗丹作品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是少有的。

引入罗丹作品的设想,源自2003年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的召开和长春世界雕塑园的建立。为进一步提升长春世界雕塑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长春市政府采纳了原长春市市长宋春华、全国城雕委主任王克庆和中央美院教授曹春生引进收藏世界雕塑大师作品的提议。落实这一想法,用了十年时间。在国内多方努力和长春的友好城市——法国蒙特勒伊市的帮助下,2008年罗丹作品《思想者》从法国罗丹博物馆成功引进中国,落户长春世界雕塑园;2011年,《青铜时代》和《巴尔扎克》入园;2013年7月,《行走的人》和《加莱义民》入园,罗丹广场也正式落成,得以向世人展示划时代艺术大师的风采,把美留给我们的后人。

罗丹

《加莱义民》与《巴尔扎克》一样,是罗丹创作的真实历史人物雕塑。1884年,法国加莱市长德瓦佛兰邀请雕塑家罗丹为加莱制作一座题为《加莱义民》的雕塑,来纪念发生在14世纪的义民赴难事件。

雕塑《加莱义民》

我们看到,雕塑中站在一起的六个人姿态各异,但都衣衫褴褛,神情或哀伤或沉重,看起来各怀心事,心绪不平。为什么把这六个义民塑造成这样的样貌?金润民告诉记者,当时英法战争的“义民赴难”事件里,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代全城受死的六个有声望的市民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身披麻布丧服,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这成为加莱人民永难忘怀的一幕。所以罗丹塑出了这六个义民离城赴难的特别时刻——他们步履蹒跚,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地行走于赴难途中。可以看出罗丹也被六位义民深深打动,对这件作品投入了很多心血。他塑造的形象不仅细腻生动,而且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虽然这六位义民最终被赦免,但仍然是赴难的英雄,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直到1893年,《加莱义民》由石膏群雕浇铸成2200公斤的铜像,被放置在加莱市黎塞留广场上。

一百多年来,《加莱义民》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不朽的丰碑,与加莱市共存于天地之间。今天的我们,仍被厄斯塔什、让·德尔、安德里厄、皮埃尔、雅克、让·非埃纳这六位义士深深感动,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是高尚的精神与担当。并庆幸能够在长春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到这件经典作品,得以驻足回味,致敬欣赏。